#搜索话题8月创作挑战赛#
防晒产品成分造假,品牌信誉首次崩塌
2017年温碧泉防晒两件套被检出标签未标识防晒剂,复检仍不合格,同年另一批次防晒产品同样因成分不符上榜。事件暴露企业生产流程监管漏洞,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等未申报成分的添加,显示其对化妆品安全规范的漠视。
面膜含欧盟禁用防腐剂,安全红线再被突破
2019年其面膜被检出含双(羟甲基)咪唑烷基脲,该物质会释放甲醛,直接违反团标对甲醛缓释体的禁令。此事件将温碧泉推向违规惯犯的舆论漩涡,消费者对其温和护肤的品牌主张产生根本性质疑。
包装抽查再暴雷,违规行为形成恶性循环
2024年产品包装抽查中,温碧泉因空隙率和层数不合格登榜,显示其整改流于形式。屡次违规不仅造成行政处罚累积,更引发品牌被国家禁止使用的误传,反映市场对企业的信任已跌破警戒线。
监管重拳下的生存困局
尽管未被全面禁售,但多次责令召回、立案调查的监管措施已严重影响品牌运营。从成分造假到包装违规,暴露出企业质量内控体系形同虚设,更折射化妆品行业重营销轻合规的普遍顽疾。
行业警示:安全才是护肤品的生命线
温碧泉案例为行业敲响警钟:三次质检不合格绝非偶然,品牌若持续挑战监管底线,终将付出市场淘汰的代价。消费者权益保护时代,唯有将安全置于利润之前,才能避免重蹈温碧泉的覆辙。
杠杆配资.股市配资技巧.红腾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