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零跑汽车成立十周年之际,全新C11的上市被赋予了特殊意义。这款见证零跑从“不被看好”到“稳步成长”的战略车型,历经四年首次中期改款,不仅带来了800V高压平台、AR-HUD等技术升级,更折射出零跑以全域自研为核心的发展逻辑。
在上市发布会后的媒体专访中,零跑汽车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和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在接受“车市健言”等媒体采访时表示,零跑不会讲故事,只会讲全域自研和技术能力,以工程师文化和体系化的能力,让零跑的产品始终走在行业的最前沿。
零跑汽车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 朱江明
四年磨一剑,技术进阶下的价值重构
展开剩余84%作为零跑品牌的主销车型之一,C11的这次历经四年的迭代承载着用户与企业的双重期待。此次全新C11的升级,并非简单的配置堆砌,而是基于用户需求与技术储备的精准落地。
从产品硬实力来看,全新C11的核心升级聚焦三大维度。第一,动力与续航的跨越式提升。新车全系搭载800V高压碳化硅电驱平台,纯电版续航提升至640公里,快充效率较上一代大幅优化,彻底解决用户“续航焦虑”。
朱江明强调:“纯电是新能源的终极形态,800V平台的上车不是跟风,而是技术成熟后的必然选择。”
第二,智能座舱的体验革新。新车取消副驾屏幕,转而以60寸AR-HUD为核心,构建“中控屏+仪表屏+HUD”的三屏交互体系。
曹力解释:“用户数据显示,副驾屏使用率远低于预期,而AR-HUD的沉浸式体验更能提升驾驶安全性,60寸的显示尺寸在同级别中最大,亮度与清晰度甚至优于部分80寸产品。”
第三,智驾系统的实用化突破。基于LEAP 3.5电子电气架构,全新C11实现了高架高速场景的成熟应用,未来将通过OTA升级点对点通勤功能,向第一梯队靠拢。
价格策略上,全新C11延续了零跑“满配即标配”的思路。入门款与旗舰款价差仅1.5万元,却涵盖NAPPA真皮座椅、21扬声器音响等越级配置。
朱江明直言:“我们以成本定价,高配车型的配置价值超过3万元,但价格只多1.5万,就是要让用户感受到‘花15万买25万产品’的获得感。”这种定价逻辑背后,是零跑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——数据显示,上一代C11的NAPPA真皮座椅选装率超50%,此次直接纳入高配包,正是对用户偏好的快速响应。
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 曹力
值得关注的是,C11的纯电与增程版占比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。预售数据显示,纯电版占比已达80%,较上一代的60%显著提升。曹力分析:“随着续航提升至640公里,纯电车型的实用性已覆盖多数用户场景,增程版则更多作为过渡选择存在,这也印证了纯电是未来趋势的判断。”
从技术储备到产品落地的“零跑速度”
零跑汽车的“工程师文化”在全新C11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朱江明的微信头像四年未换,始终是C11的图片,这一细节背后,是零跑对技术迭代的执着——以全域自研为根基,实现平台化快速落地。
平台化能力是零跑的核心竞争力。朱江明透露,零跑的3C(C10、C16、C11)车型能在一年内完成技术上车,“无论是800V高压平台、LEAP 3.5智驾系统,还是座舱交互,只要技术成熟,就能快速适配全系产品”。
这种能力的背后,是零跑对核心技术的全栈掌控:从三电系统(电池、电驱)到电子电气架构,再到智能座舱与智驾算法,自研比例超65%。以电驱系统为例,零跑自研的碳化硅电机故障率接近“零”,不仅保障了产品可靠性,更将核心部件成本降低15%-20%。
供应链协同则是技术落地的重要支撑。与多数车企不同,零跑坚持“自研核心部件+头部供应商合作”的模式。曹力介绍:“高通的芯片、大陆的制动系统、佛吉亚的座椅,这些头部伙伴不仅提供高品质部件,更与我们达成战略定价,共同摊薄成本。”这种“技术自研+生态合作”的组合,让零跑在控制成本的同时,避免了单一供应链风险。朱江明补充:“我们不追求‘为自研而自研’,而是聚焦高附加值部件,比如AR-HUD,研发了两代才实现量产,就是要确保成熟度与成本平衡。”
这种技术逻辑带来的直接成果,是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。以上市仅一年的C10为例,换装800V平台与激光雷达后,单月订单突破1.5万台;而全新C11在预售期就展现出强劲势头,其二手车保值率在新能源车型中仅次于特斯拉,印证了市场对“越级配置”的认可。
从“活下去”到“站稳脚跟”的十年跃迁
2025年是零跑成立十周年,从最初“不被看好”到如今稳居新势力前列,朱江明用“长征”比喻企业发展:“IPO时我们走完了长征,到达陕北;现在则进入‘解放战争’阶段,目标是在新能源赛道真正站稳脚跟。”
销量与盈利的平衡是当前的核心目标。2025年上半年,零跑以22万辆的销量实现145%的同比增长,其中海外市场贡献2万余辆,全年50万+的目标已完成44%。朱江明对下半年充满信心:“C10、C16、C11完成迭代后,产品矩阵的竞争力全面释放,我们有能力冲击更高销量。”更关键的是,零跑在2024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盈利,虽在2025年一季度略有波动,但朱江明强调:“只要销量持续增长,规模效应将带动盈利能力提升,这是我们的生存底线。”
对市场竞争的清醒认知是零跑的独特之处。面对“新势力销冠”的头衔,朱江明直言“都是暂时的”:“威马、哪吒都做过销冠,现在有的已不在牌桌上。零跑要做的不是争一时排名,而是活下去、活得久。”在他看来,新能源市场的下半场竞争,本质是“核心竞争力的比拼”——中国车企在电动化、智能化领域的优势已不可逆,但盈利仍需规模支撑。“合资品牌的反击确实存在,但新能源趋势像微信替代短信、电子支付替代信用卡,不可逆。”
渠道与用户运营的优化同步推进。与行业普遍扩张门店不同,零跑近两年减少了10%的商超店,转而增加汽车城4S店,聚焦“体验+服务”。朱江明解释:“渠道要做减法更要做加法,减少低效网点,让投资人区域集中,才能提升服务质量。”截至2025年,零跑渠道数量正以较快速度增长,年底将形成更完善的网络布局。
站在十周年节点,零跑的未来规划清晰而务实。朱江明透露,零跑的ABCD产品矩阵将在2025年底至2026年补齐,B01车型将于7月下旬上市,“现在才打了两张牌,未来还有更多产品发力”。
对于潜在挑战,朱江明毫不讳言:“零跑仍在盈亏平衡点边缘,销量增长是活下去的前提。如果不能持续提升市场份额,随时可能掉队。”但他更强调信心:“零跑像乌龟赛跑,不激进但踏实。只要每款车都能成为细分市场的明星,就能在新能源牌桌上一直坐下去。”
从C11的四年迭代到十周年的战略布局,零跑的故事始终围绕“技术”与“用户”两个关键词。全新C11的上市,既是对过去的总结,更是对未来的宣言——在新能源赛道上,唯有以自研筑墙、以价值为本,才能穿越周期,真正实现“从活下去到活得好”的跨越。
发布于:北京市杠杆配资.股市配资技巧.红腾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